第869章 担得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王码头村前,是一条废弃的运河,几百年前,这条运河繁华至极,江北省南部有五成以上的货物,通过这条运河运输。

    王码头村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装货卸货的码头,一些商贩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村庄。

    但后来,一场大洪水,导致上游决堤,运河随即改道,绕过了王码头,王码头便只是一个村了。

    以上这些,都写在村口的石碑上。

    十一点二十,宋思铭到达王码头村,比预计的时间,还早到了十分钟。

    卢宏轩已在村口等候。

    “宋乡长,我又找王码头村的村民了解了一下,王培陵在村里的风评很好,这些年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他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助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奖励五千块,家庭条件困难的,还可以酌情增加。

    “另外他还在村里开了一个加工厂,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工资待遇很不错,还给工人缴纳社保,就是王培陵自己不怎么赚钱。

    卢宏轩将新打探到的情报和宋思铭分享。

    这让宋思铭想起了望川县戚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戚树茂。

    戚树茂也是一心为村里的百姓着想,正是戚树茂的极力争取,青山醇才有了两地建厂的方案。

    戚树茂非要留下青山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村民留下一个可以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对于这类人,宋思铭一向充满敬佩。

    “走吧,进村。

    宋思铭说道。

    王培陵家就在村委会旁边,是一栋两层小楼。

    宋思铭和卢宏轩刚到,就看到几个人从二层小楼里走出来。

    “还是人家王老板,说好年底结账就年底结账,一分不差你。

    “不像某些人,说好的时间,说好的钱数,转眼就不认账。

    “是啊,我这干了一年,钱没赚到,赚的都是账。

    “谁不是呢,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我去年的账,还没要全呢!

    几个人相互议论着。

    通过他们的言谈,可以判断,他们是来找王培陵清账的,在农村做生意,很多都是攒到年底再一起清账。

    所以,一些人又把过年,称为年关。

    对于欠账的人来说,过年这一关,可是非常不好过。

    宋思铭,卢宏轩与这几个人,擦肩而过。

    大门开着,他们直接进院。

    然后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从屋里传来,“王培

    陵,那可是儿子结婚的钱,你都给了别人,儿子结婚怎么办?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说了年底清账就得年底清账,这是诚信问题。

    回应的是一个男人。

    “你对别人诚信,别人对你诚信吗?

    “入股王培基的酒厂,说是年年给你分红,这都三年了,分红呢?

    “去年发出去那一车货,说货到付款,到现在都没付款吧?

    “还有……

    女人滔滔不绝。

    “行了,大过年的,能别翻旧账吗?

    男人打断女人。

    “你以为我想翻旧账啊?你要是有一座金山,有一座银山,我绝对不跟你翻旧账。

    “可是,你没有啊!

    “还有那个加工厂,在外地干得好好的,非得搬到村里来,给工人开高工资不说,还给他们交社保,一年光交社保的钱就几十万。

    “你看哪个村的小加工厂,给工人交社保?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女人不依不饶,继续输出。

    “我是想让他们老了,能有个保障。

    男人解释道。

    “他们是有保障了,你自己呢?

    “儿子结不了婚,就没有孙子,到时候,谁给你养老?

    “等你死了,连给你上坟烧纸的人都没有。

    女人越说越激动。

    此时,宋思铭和卢宏轩,都有些尴尬,人家两口子正吵架呢,他们站在院子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故意偷听呢!

    而通过吵架的内容,他们也看出,王培陵的经济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王支书在家吗?

    被发现站在院子里会更尴尬,宋思铭只能喊了一嗓子。

    屋内立刻安静下来。

    几秒钟后,王培陵的妻子孙秀梅,打开门,探出来半个身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