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法苑笔记》第二百八十一章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对于下岗职工日益增多的第三地质大队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于是第三地质大队党委、行政联合会议决定:给岩土工程公司增资一千万元,用于添加设备,向岩土工程公司增派一百名富余下岗职工,每年承包经营费增加六十万元。新合同签订后,第三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朱成金心中暗自高兴,这困扰自己很久时间的一百名下岗职工问题终于解决了,杜凌云还真是够朋友的人。
那边朱成金在感叹着杜凌云够意思、是一个有良心的商人,这边杜凌云在西子湖边独自喝着龙井茶,这岩土工程公司也太好做了!未花一分钱扩大了一倍的经营能力。
就这样,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到一九九六年,杜凌云身价已经过亿,成了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说完杜凌云,再说王玉萍。
王玉萍大学毕业后,未回晋省,而是被分配到冀省石门市一家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后,因身体原因,王玉萍长期病休在家。
其丈夫杨家文是一家国营工厂的工程师,为人憨厚老实,一心钻研技术业务,是工厂的业务骨干。但到了九十年代,国营工厂效益下降,很多工人下岗回家待业。因是技术骨干,杨家文仍然保留了工作岗位,但工资收入少了很多。没有办法,双胞胎儿子上学要花钱。为了维持生计,王玉萍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商店,销售一些日用品养家糊口。
九月一日,是当年王玉萍到金城大学报到的日子。对于这个日子,王玉萍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她一生中少有的几个荣耀的日子。下午没有什么生意,王玉萍便躺在店中的椅子上,听着收音机节目,正当王玉萍听得津津有味时,一辆邮递员的自行车停在了店门口:“王玉萍,收汇款单。”
王玉萍闻声出门,不会是自己听错了吧?会有谁给自己汇款呢?正要签字时,突然愣住了,因为汇款单上金额一栏,清清楚楚写着拾万元整。在九十年代,拾万元对一个工薪阶层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不对吧,会不会错了?”
“怎么可能会错?地址、人名全对。”邮递员与王玉萍熟悉,而且刚刚也核对了户口本。
王玉萍签收了汇款单,等邮递员走了,她拿起汇款单,见汇款人一栏写着:浙西省宁浪市和平大道88号杜凌云。想了好一会,王玉萍才想起杜凌云是金城大学的同班同学。
回到房间,王玉萍拿出同学通讯册,拨通了杜凌云的电话:“杜凌云啊,我是石门市王玉萍啊。”
“你好,王校花!”杜凌云还是用大学时对王玉萍的称呼。
“还校花呢,都是老太婆了,不闹了。你怎么给我汇了十万元啊,搞错了吧?”王玉萍认为应该是杜凌云搞错了,核实清楚了退给他就行了。
“是的,钱是我汇的。听说你常年有病,尽同学之谊。”
“我有单位有家的,有困难自己能够解决,谢谢你。我把钱退给你,以后到石门来玩。”王玉萍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丈夫杨家文回来了。工厂生产不景气,没有多少事,杨家文没有事就早点回家帮帮妻子。走进店里看到桌子上的汇款单,杨家文很是奇怪:“谁汇的款子,这么多?”
“一个大学同学,说是听说我病了,要帮助我。”
“他给你汇这么多钱,什么意思呢?”杨家文是老实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很正常。
“我也不知道,他只是说我家里困难,想帮助我!”
“我家经济困难,也不用别人来帮着我养家啊!”杨家文的男人自尊心爆发了。
“你什么意思啊?人家好心,你当着?肝肺!你是不是想多了?你看看你老婆腰身像水桶,脸有树皮粗。”王玉萍说着转动着粗壮的身子,又摸摸自己的脸。
杨家文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新婚夜杨家文验过王玉萍的正身,现在妻子都这个年龄了,也不是美丽如花的年龄了。何况,妻子和自己结婚后,还从来没有离开过石门市,平常也没有见她和男同学有什么来往。
“我想,应该是这么回事,他家是农村的,当时家里穷,穿了一双布草鞋去上大学,在报到的时候我送给他一双军用单鞋,除此之外我还真没有和他有什么交往了。”王玉萍自从与杜凌云通过电话后,就一直想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杜凌云给自己汇这么多钱,想来想去就想起这么一桩事。
听到这里杨家文明白了,这应当是杜凌为了报以前的恩,给十万元报一双军用单鞋之恩,说明这杜凌云为人太厚道了。他为自己的小心眼而自责,不过自己的家再困难也不能接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