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面圣(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青史为聘(原名:青衣记)》全本免费阅读.cc清冷的阳光照入太极殿中,为垂纱镀上一层淡晖。
垂纱后,崔?斜欹在矮案边,闲闲地敲着棋子。对弈的太后萧氏云鬓高挽,眼角虽已起了细微的皱纹,但气质素淡,犹如幽兰。
崔?和崔珩虽都是萧太后所出,但容貌并不相似。崔?下颌方正,看上去颇有英武之感,二人唯独像一些的,是眼睛,但崔?的凤眼狭长得过了头。
“微臣大理寺录事袁熙,见过陛下,见过太后娘娘。”
“袁录事,过来些。”崔?盯着眼前的棋局,并未抬眼。
裴昭向前挪了半步。
崔?懒懒道:“袁录事初入官场,就调查杜谦案这种烫手山芋,不怕失败免职?”
裴昭从容道:“微臣怕过。可杜长史兢兢业业,为民解忧,是北安城百姓爱戴的父母官,如今死得不明不白。微臣想,若能替查明真相,也算是对杜长史有一个交代。更何况,大理寺的责任,本就是使真相大白。”
崔珩原本正漫不经心地点着一排排灯烛,这时却望向她,眼底暗含笑意。
崔?抬起眼,淡声道:“但这杜谦,好像没有袁录事说得那么高尚。”
即便隔着薄薄的垂纱,他仍能感到眼前这娘子清亮的目光。
“回陛下,人有千面。杜长史勤于公事、宵衣旰食、爱戴百姓,是一面;贪财受贿、豢养刺客、意欲对皇室行凶,又是一面。此面无法覆住彼面。”
崔?放下棋子,笑道:“人有千面……七弟欣赏的人,确实不同凡响。”
崔珩略略施了一礼:“皇兄谬赞。”
崔?站起身,越过垂纱,缓步到裴昭身前,细细打量着。
崔珩迟迟不选晋王妃,或许便是因为这袁娘子。可她面容虽然秀丽,但在京城,并不算出类拔萃;唯独举止从容,有书香门第的风范。但若是崔珩当真心仪,他和母后倒是都少了一桩忧心事。毕竟总比和什么楼家、韩家、王家联姻让他安心。
察觉到崔?停留良久的目光,裴昭低下眼,装出不敢直面圣人的姿态。
半晌,崔?悠悠开口:“袁录事对七弟有什么看法。”
怎么还会问这种事情?
裴昭只好夸赞道:“晋王殿下少年英才,是国之重器。微臣甚是钦佩。”
崔?沉默不语,若有所思,重新回到垂纱后。
良久,男子的声音隔着垂纱传来,低沉如钟:“七弟虽过弱冠,但尚未成家,这桩事压在朕的心上,让朕时感忧心。”
事态的走向似乎有些不对劲。
裴昭抬眼望向崔珩,他亦停下了点烛的动作,看着垂纱后的二人。
“袁录事的父亲是吴州长史,朕以为将袁录事许配给七弟做侧妃,也算合宜。”
“皇兄这话……”
“陛下!”裴昭打断崔珩,干脆地一跪,“陛下万万不可。晋王殿下身份贵重,和微臣有云泥之别。微臣不敢肖想。”
崔?侧脸看向萧氏,萧氏微微颔首,道:“袁姑娘,不过戏言而已,不必惶恐至此。”
裴昭忍不住用余光打量起垂纱后的妇人。
大周朝容许官家女子入朝为官,偶尔有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并非什么稀奇事。但萧太后的过往确实少见。裴府最煊赫的时候,萧宛烟尚是个贵人,在宫中并不算得宠,直到崔隆裕去世的前一年,萧宛烟才被频繁召见,从贵人升为嫔又升为妃,最后崔?登基,一跃成为太后。
崔?笑了一声,道:“袁录事于杜谦案有功,过些日子,朕便让吏部擢你为邕州司马,算是勤勉探查的褒奖。”
邕州位于岭南道,离京千里,是大周与西南小国花毗国的接壤之地。当年杨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