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师生恩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稀里糊涂多了个二师兄,黄小川一脑门子的问号。

    前不久这老爷子还让我认真考他的研究生,这才几天啊?我就成了他关门弟子了?内定了?还有这好事?

    而姜启明总觉得黄小川的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他猛的想起来了。

    “哎呀!那篇关于税制改革的论文第一作者就是小师弟吧?”

    “我说老师怎么看上去年轻这么多的,原来是收了个这么优秀的学生啊?啧啧啧!了不得!”

    “小师弟你今年多大了?快毕业了吧?”

    黄小川挠挠头,看了看王德逸,这啥情况?你没跟猪刚鬣说我才大一吗?

    “你师弟今年才大一,还没正式入我门下,只不过我跟他说好了,等他毕业就考我的研究生。”

    “啊?”姜启明眼珠子差点掉了一地,竟然还是个大一学生,不会吧?难不成他是老师的私生子?要不然怎么会有这特殊待遇?

    幸亏王德逸不会读心术,要是知道姜启明心里这么编排他,必定要将这大逆不道的逆徒逐出师门。

    不过这也不怪姜启明乱想,一般按照正常情况来看,一个大一学生怎么能独立完成一篇质量如此高的论文?

    而且王德逸在这孩子大一时就开始培养他,这种关系可不是简单的关系,如果两人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谁信啊?

    这也不怪姜启明,要是让他重生一次说不定他比黄小川更妖孽,不过在这时,他想岔了也情有可原。

    不过黄小川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两世为人又泡了那么久的图书馆写出来的论文作不了假。

    姜启明跟黄小川聊了一会才发现,这特么的就是个妖孽,难怪自己老师早早的就要将他收入门下的,要搁我,我也不会放过啊!

    黄小川对目前以及将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谈不上了如指掌,也能说是大差不差,对改革发展中发生的利弊还是知道不少的,随便将现在正在执行的一些政策拿出来剖析一番,都令姜启明眼前一亮。

    他还主动掏出纸笔记录了下来。

    以前的计划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但是考虑到目前还有大量的产业工人,暂时步子还不能跨的太大,可以先在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一些试点,试点一下让一部分企业进入市场经济模式,看看会发生哪些问题,而在企业运营中发生的这些问题,能够以点带面的反映出一旦在全国范围内,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将面临的问题。

    这样的话损失可以随时弥补,问题也可以记录下来,想办法如何解决,也不会一下子敲掉产业工人的饭碗。

    还有诸如扩大再就业,发展新产业,一旦企业改制,原有企业承担的大部分服务业将推向社会,这些行业原本有着大量的岗位,将这些服务行业如何发展壮大也是一盘大棋。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存,要两条腿走路。

    而且作为重生回来的黄小川已经将很多问题都预先以假设的形式表述了出来。

    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的产业工人已经习惯了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天天混日子,那就要就产值入手,依照产值发放酬劳。

    想多拿工资就要勤劳工作,否则就进行转岗,专门设置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只拿基本工资但是每天要按时按点上下班还要学习,看这些人能够坚持多久。

    打个比方,认真工作的工人月收入可以达到五百,那混吃等死的只能混个温饱拿个八十一百的,不让他饿死了就行,还有就是制定合理的养老金制度,行政企事业单位全员参加。

    工人按照收入高低缴纳养老保险,混吃等死的交的少将来自然拿的少,让事实来提醒这些混吃等死者,社会是不养闲人的。

    想返回原先的岗位就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返岗,这样就能慢慢的将这部分产业工人带回正路上。

    当然了,技改还有产品升级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师徒三人就这么聊了一下午,王德逸跟姜启明时不时的对黄小川提出的观点进行一些补充,这些问题都被姜启明给记录了下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课题。

    完全可以写一篇关于如何进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