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局五(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转眼又是一年春,魏兴安五年、隋元初二年,南北朝廷都忙着出新政。隋朝廷沿用的是魏的制度,江东的世家并不在意谁在皇位上,哪怕突然从大魏臣民变成了大隋臣民,他们依然适应的非常良好。
其中以江东朱氏最为明显,朱氏和陆氏一样是手握重兵的江东世家,可魏朝廷并未给朱氏子弟在洛阳都城施展才华的机会。
如今朱氏和杨氏联手后,朱大公子被杨氏朝廷提拔成中书监。
朱慎于去年底以曹翁主婚后多年无所出为由休妻再娶,娶的是杨章的女儿。
杨章的女儿在太子妃之争中落选后,一直未嫁,如今被封为安平郡主,嫁给朱慎正好可以让两家的关系更牢固。
南安王世子称帝禅让后被封安乐公,而南安王在世子称帝后一直卧病在床,至元初二年四月终于熬不住去世了。
南安王太后在听闻清河崔氏被曹壬围剿时就已卧病不起,如今儿子去世也没熬过去。
安乐公府一个月内连着办了两场丧事。
今年三月初,魏帝曹壬出了一则招贤令。
广纳天下英才,凡天下有志之士,年满十三者,无论门第如何,皆可参加朝廷大考。
大考分四步层层考核,第一步初考,通过者入洛阳太学参加复考;复考通过者,进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组织的第三轮考核,第三轮考核通过后,入太极殿接受当今陛下的殿试。
殿试结束,朝廷会根据殿试成绩,直接任命官职,无需像之前一样由大中正点评定品。
因江东落入杨氏手中,江东学子可直接北上洛阳参加大考。
初考由洛阳星火书院负责组织,而其他地方的初考则由各州郡太守组织,初考通过后再入洛阳太学参加复考。
陆萸和曹壬大致说了科举制度后,他就想到先颁布这则招贤令,其余的等以后再慢慢完善。
这则招贤令只能算是简易版的科举制度,后续还要不断尝试不断改进。
招贤令一颁布出去,整个大魏甚至江东都炸开了锅,如此新颖的选才方式简直闻所未闻。
自西汉武帝以来,朝廷一直以察举制度选拔朝廷官员,大魏新增九品中正制后,与察举制度共同使用已有百年。
如今突然说放弃大中正定品,也就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可能被改或者废除,这于那些一直没有机会入仕的寒门而言是一次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
他们不是没有学识,只是没有好的出身和门第,所以哪怕为官,也只能做个裨官小吏,然后将雄心壮志消磨在言不由衷的恭维中,将所有青春消磨在不痛不痒的周旋中。
而大魏朝廷的招贤令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可以走上理想阶梯的门,走上这个阶梯,那些心中不能实现的抱负都将有机会一一实现。
哪怕江东的世家已经接受杨氏的朝廷,但江东臣民心中,大魏依然是正统朝廷。
大魏的招贤令迅速被全国传开,江东的寒门士族和被杨氏打压的落魄世家开始蠢蠢欲动,只为能通过大考在大魏朝堂争得一席之地。
于是,去年的南渡潮才过几个月,北方迎来学子北上的大考潮,有一些南渡世家的奴仆听说留在北方的奴仆被脱奴籍后分到了田地,于是趁着这次大考潮,偷偷逃回了北方。
大魏朝廷忙着选拔人才,大隋朝廷却忙着给世家们分职位。
没办法,无论是衷心追随而来的北方世家,还是早已盘踞江东多年的江东世家,杨氏一族都得罪不起。
登基为帝的喜悦淡去后,帝王之冕加身的杨宪开始觉得累了。
兵荒马乱中从洛阳到荆州,再从荆州到建邺,本就年老的他已经受不住这番奔波苦累。
如今为了大隋朝堂官员任免之事,每日被各大世家吵得觉都睡不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累。
可大隋才建朝,他的三个儿子都还未在江东站稳脚跟,他只能每日撑着疲惫的身躯走上朝堂。
听到大魏的招贤令时,大隋朝堂上传出一片嘲笑声,可坐在皇位上的杨宪只看到了他们的愚昧。
被大隋的世家们吵了一年多后,他终于可以体会曹氏帝王的无奈和愤懑。
所以大魏的招贤令出来后,他没有嘲笑,而是如当年见到曹壬为曹启皇帝擦洗身体时那般,心底突然生出感慨,他的儿子终究无一人能及曹壬。
大魏朝廷忙着招贤纳士,卢太尉突然给曹壬举荐了一个人才,据说是一名可以炼制续命丹的道士。
续命丹的招贤令发出去好几年,一直无任何能人异士自荐,陆萸都快忘了这事。
这日突然听闻有个仙风道骨的道长被曹壬带着去御花园品茶了,她忙放下手中的事赶去御花园。
世家南渡时,陆萸以为范阳卢氏会跟着去,谁知,卢太尉却非常看好曹壬。
他不似萧奇、郑荃和王源是曹壬的心腹,他纯粹只是因为卢老夫人喜欢曹壬所以才让族人留在北方。
这样的妈宝男,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