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六十六章 你好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当下鉴定不了成年人的准确年龄,总可以鉴定亲子关系。只要找到何盛亭的父母,就能知道何盛亭的真实年龄。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找到亲生父母的机会实在渺茫。
当年的交通并不发达,何盛亭小时候被李老头捡到的时候不过五六岁,那基本可以断定他的亲生父母就住在最近几个村里。
找出那份曝光旧案的报纸,剪出何盛亭小时候的照片,印出带大头照的小传单。
姜映夕拿着小传单,以良城为中心,周边三个村为半径开始一边走访一边发传单。
周围的村庄都走访完后鞋子都跑烂了两双,整整耗时一个半月。
小传单上面留了姜老师家里的地址和座机电话,特意标明了重金酬谢的金额高达五万元。
姜映夕整天守着电话过日子,连晚上睡觉都要睡厅里。
王秘书来过几个电话催她回去,她只说再等等。还有一个多星期。王秘书明白这一个多星期的意义,他沉默地挂了电话。
距离法院给的期限还剩最后两天,姜映夕望着门外的水泥路发了好一会儿呆,又拿起话筒放在耳旁听了听,什么消息都没有。
“妈,我明天回申城。”她对姜老师说,“我还是太天真了。”
姜老师摸了摸她的头,“你们还有机会。”
第二日一早,姜映夕打开家中的大门,就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门口。
“这位奶奶,请问你有什么事?”
老奶奶拿出那张小传单,“我孙子。”
姜映夕鼻子一酸,“您说的是真的吗?”
“我找了二十多年的孙子,那还有假吗?”
回申城的路上,姜映夕了解到老奶奶膝下已无儿女,当年儿子儿媳因为孩子走丢了闹矛盾,半夜出走遇上大雨,山上的泥石流将他们夫妻淹没。
姜映夕惋惜,“您节哀。”
“都多少年过去了,已经没感觉了。”老奶奶说,“我就去城里看他一眼,我不赖着他。”
姜映夕把目前何盛亭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我们需要您和您孙子做个隔代血缘鉴定。”
她问:“您知道您孙子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吗?”
“有。”老奶奶把身上带着的包裹打开,从里面翻出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字记录着农历的生辰,“这是当年我孙子出生时他爷爷记的。”
姜映夕根据上面记录的生辰换算了一下,激动的差点哭出来,何盛亭的真实年龄是29岁。那么当年幼儿拐卖行动停止的时候他才15岁。
“他爷爷呢?”
“死了。”
“那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接生婆和她的儿媳都在。”
“那她们还住村里吗?”
“住的。”
姜映夕放心了。
回到了申城,她把老奶奶托付给黎山,并嘱咐他接下来的鉴定事宜,距离提供证据的期限只剩最后一天了。
姜映夕回到盛丰处理事务,盛丰在线下开设了几个门店,其中一个主打怀旧风,卖的都是旧版的手提电话,或者是已经被市场淘汰下来的收音机,放碟片的机子,老版电视机,甚至还有一架放唱片的留声机。
她下班后会过来店里坐一坐,打发看店的伙计离开,她独自坐在狭窄的小店内,在留声机上随机放一张唱片,机子放什么她就听什么。
小店的门面朝西,每当傍晚的时候,阳光就直直照进店里,一地的金黄。
一周后,各大新闻的头条都是关于二十四年前那桩旧案的新闻。
昔日的商界大佬即将锒铛入狱时出现惊天转机,曾经叱咤风云的陈四爷罪有应得被判死刑,那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默默牺牲的警察也拿回了属于他们的光荣。
黎山将老奶奶送回村里,返程的时候顺手在街边报亭买了份报纸看。
上面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这些从小就被迫远离父母的孩子的遭遇。
特别是对何老板的童年遭遇做了细致的分析,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何老板能走到今天的地位受童年环境的影响颇深。
更有甚者还把四爷描述成了培养人才的非常规教育者。
黎山摇了摇头,继续沿着报纸版面往下看,直到看见了一个小方框里详细记叙了何老板是如何从还是一个弱小的孩子开始便步步为营,提前布局,收集证据,二十多年后才反击扳倒了四爷,这份城府和忍耐力十足让人钦佩。
他笑了笑,看见了那堆文字里写到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