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乐西公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拉的黄包车上,手上拿着绣花帕子,也是这般的娇嫩。

    这需要人呵护的双手,现在血迹斑斑,碎石划破了皮肤,砂砾嵌入皮肉,宛如经年累月的不甘。

    杨?秀垂眸看周立行为她清洗双手,细致地挑掉碎石,她有些吃惊,手指缩了缩,却被周立行坚定地拖了一下,她便不动了。

    她感受得出来,周立行没有任何旖旎的心思,他是那么的坦诚,只是在为战友处理伤口。

    可愈是如此正直坦然,杨?秀才愈能感到诚挚的可贵,愈是……同病相怜。

    她的内心仿若寂静已久的深湖,落入一块石子。

    *

    周立行带着情绪稳定下来的杨?秀很快往下走,找到一个稍微宽敞且紧挨坚固山地地方,车辆停在前后遮风。

    大家在这里用碎石围了个小火塘,一部分人去周围寻来些枯树枝,加上车里自己带的煤炭,暖暖和和地点燃,并用吊起来的小炉子煮起了一些热食。

    大伙儿围着小火塘吃了晚饭,喝了热水,裹上厚实的毛毡挤在一起,天色已黑,呼啸的风变得越来越冷,一团团的浓雾飘来,四周一片暗黑混沌,借着火光也看不出两米远。

    “这里昼夜温差好大啊!像是一下子就要下雪了一样!幸好我们有车有煤,不然可老火咯!”

    那队长感叹着,他原本是商队里开车的,49年被抓了壮丁,幸好所在的运兵队还没来得及送到地方,解放军就入川了,他和大伙儿干脆跟着解放军走,现在进了国营的运输队呢。

    刘愿平人残疾之后,反而变得分外开朗,可能是为了补偿自己不良于行,他变得极为能言善道,尤其喜欢聊天。

    此刻他立即摆起了龙门阵,“你们知道这里为啥叫蓑衣岭不?”

    所有人都十分捧场,纷纷摇头。

    “这个岭,是四川和西康两省的界山,海拔三千余米,终年云雾缭绕,雨水稀少,行人翻越时必须携带蓑衣、斗笠等雨具,因此得名蓑衣岭。”

    刘愿平伸手拨弄眼前看得见的浓雾,“这雾气一来,温度陡降,说不定立马就会变成冰雾。”

    周立行想起致松的手记里写的内容,他轻声说道,“据说……当初修路的劳工们,有三千人,一夜之间冻死在蓑衣岭……”

    杨?秀微微睁大眼睛,发出短促的惊叹,“啊……”

    “那得多少家庭……”

    “当初还在抗战,重庆的物资要绕道贵州,修建乐西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那会儿国民政府下的死令,必须一年就完工,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

    “工期紧,工具少,又全是艰险的山区地段,征来筑路的劳工大多都是农民出身,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的知识,那个时候粮食供应不够,药物也少,筹备也不足,即便是死了许多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推……”

    刘愿平的声音低落下去,抗战胜利了,新中国也成立了,死去的人见不到这份未来,他们留下来的人始终承担着难以言喻的遗憾。

    半夜时分,果然气温再次骤降,空中甚至飘起了细碎的雪雾。

    毛毡和火塘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温度,但这里空气湿冷,阴寒入骨,车队人员们睡梦里都冷得直哆嗦。

    周立行一直浅眠,火塘里的木炭噼啪爆一声,他都能睁眼看一看四周。这一队人数也才二十人,守夜的队员也是昏昏欲睡。这山上有没有什么猛兽或者匪盗,他也防备着,

    于是乎,半夜温度再次降低后,周立行醒来,往火塘里再次加入煤炭木炭,让火烧得更旺一些,反正这天旷地阔的山道上,也不怕中毒。

    杨?秀和莲妹儿挤在一起,她们都被冻醒了,两个人脸色发青,恨不得挪进火塘里去。

    周立行想了想,把身上的毛毡取下来,给这两个女人盖上,然后自己跟刘愿平挤在了一个毛毡下面。

    刘愿平睡得迷迷糊糊,只感觉一个温暖的人挤进来,迷瞪瞪地看了一眼是周立行,扭头继续睡了过去。

    *

    等到第二日天亮,却是一场弥天大雾,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