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计策(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由远及近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全副武装,铠甲披肩,银刀战戟,气势汹汹列队而来,为首一人跨下驭驶着高头战马,身披铁甲银袍,正是太尉大人卢阳荣。没想到皇伯父如此重视这件事,还指派了太尉亲自过来。
转头一想倒也是,若皇室不拿出些姿态,事后又如何安慰王家。
顾九溟驱策马匹上前相迎,卢太尉客气得很,先是微微向他倾身,小声道:“世子爷,皇上派我助你来了。”
接着他坐直身子,声音洪亮:“皇上说了,定要想办法保住三公子,不得让贼人奸计得逞。”
顾九溟骑在马上,拱手道:“遵旨,臣等定然尽力而为。”
众兵将跪了一地:“臣等遵旨。”
寒暄过后,卢太尉关心道:“世子,现在可有计策?”
顾九溟道:“对方明面上只有五百多人,可他们布局已久,不可能没有后手。”
他的手指向几处高塔:“这里,这里,还有那里,已经全部被他们控制,我们的视线范围目前只能集中在城门内部,而他们却可纵观全局,一旦开打,我们的排兵布阵对方看得清清楚楚,这对我方来说,甚是不利。”
卢太尉皱起眉:“皇上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此刻城中百姓众多,一旦交手,对方若拿百姓的性命作为要挟,我们也是举步维艰,施展不开啊。”
顾九溟附和道:“确实如此,对方挑选的时间的地点都极为巧妙,此时正值城门进出的高峰时段,南门这里早已集聚了诸多百姓,他们想要挑起事端制造舆论,让百姓对官府加深敌意,再顺水推舟重新宣扬永夜巷和极乐塔的冤屈,一举两得。”
卢太尉:“此计甚是毒辣,不知世子可有应对之法?”
顾九溟望了眼身后拥堵的朱雀大街,定神道:“当下的权宜之计便是同时打开东西两道城门,简化进出登记流程,尽快疏散人群,再和对方重新谈判,拖延时间,以便我军从城外偷偷绕出,届时发送信号,再与我方一同总攻。”
卢太尉大赞:“此计甚妙,只是我朝开国以来从无同时打开三道城门的先例,此事恐怕还得回禀皇上,等圣旨下来了,我们才好行事。”
再去一个来回,恐怕三公子早已化成飞灰,顾九溟暗叹,这卢太尉果然圆滑,紧急关头想的还是保全自己。
“太尉大人无需忧虑,先前皇上已授我口谕,危机时刻可行权宜之事,此事由我决断,事后若有问题,也由我一力承担。”
卢太尉见他如此说,眼底便闪过一丝钦佩,他拱手作揖:“世子大德,那就劳烦世子了。”
他回身拿起战戟,大手一挥:“御林军听令。”
“是!”
“即刻起,统一听从督查使大人分配调遣。”
“是!”
许是此处的响动声惊了对方,高塔上隐约有一人站起身子朝这边望了望,随后身影又消失不见。
很快,下面的柴火堆上又高高堆砌起更多木柴,有人提起火油,不由分说尽数倾倒在柴堆之上。
顾九溟一边布控,一边留意那边的动静,看来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可王家的人怎么还没来?
-
人群重新涌动起来,在官兵和金吾卫的带领下,原本封堵在路中间的出城队伍开始缓缓向两边疏散,车马与物资辎重先行,人员后行。
赶在队伍后半部的车马往离得最近的城门迅速后撤,而那些已经驶到南门附近却被堵在路中央的车马则继续向前,穿过中心位置后直接往前方的城门出去。
这样一来便减少了撤退时人车相撞与踩踏的风险。
那个唤作三娘的村妇正驾着马车堵在朱雀大街接近中心的位置,原本她离南门仅剩一步之遥,谁承想关键时刻出了这等事故,她进不得又退不得,只好用头巾包住脸,默默隐在人群之中。
好在等了半日,队伍终是通了,虽然要绕路行走,但只要出得了城,对他们而言已是最大的好处。
马车晃悠起来,速度却是极慢,几乎是一步一停,车厢内的两人动了动,互相对视了一眼。
车辆已在此处停了许久,她们早已醒来。
竹影甚至醒得更早,在那汉子搬动她时就已有知觉,只是她手脚都被困住,动弹不得,而且体内发涨发酸,微微一动,便有如几万根针齐齐戳入肉中,她左思右想只得暂时隐去气息,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