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4(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知道有人蛐蛐您,您还一脸兴趣盎然是肿么回事?

    第134章 第134章 这一家子,没个省心的……

    其实迁都一事在朱元璋生前就几次差点摆上议程, 不过因为一些意外最终导致没能规划下去。

    朱元璋一直有意把京城往北迁移,考察了几个古都大城,最终比较满意的还是西安府。

    他也给朱棣和朱高炽透露过这个意思,让他两寻机会往北迁都。

    往北迁, 朱棣举双手赞成, 不过遗憾的是, 他和老朱心选都城不一样,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回他的北平。

    并且再次说出那一句后世名言:天子守国门!

    大明的皇帝就要有这等觉悟!

    朱棣就是那种说干就干的性格, 与朱元璋一样,决定的事儿一般人根本拉不回来。任凭朝臣们怎么哭闹抗议,朱棣就是不听。

    朝臣们这才发现,朱棣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就把事情安排落实下去了, 选址早已结束, 施工团队已经到了现场,让钦天监选了个好日子, 在永乐五年九月的某天正式动工。

    文武大臣们:“......”

    以前先斩后奏说的朝廷官, 可这老朱家的皇帝一个比一个任性,每次有啥决定根本不带商量的, 要么已经在做了, 要么就快完工了, 他们才被通知。

    不过到底是被洪武朝‘磨炼’过的文武大臣, 抗压力和自我调节力都是顶顶好的。哪怕知道事已成定局, 但不妨碍他们时不时跳起来, 举起‘反对’牌子向朱棣表达一下他们的意志。

    有没有用是一回事, 态度要有啊。

    朱棣已经练就一双“只要我不想看,就能无视”的慧眼,任凭你跳再高都没用。只要不太过分, 朱棣就全部无视。

    文臣们大多是‘人精’,在永乐朝适应了几年就大致摸到了点朱棣的底线。只要不蹦跶得太过,朱棣都能容忍,这一点,确实要比阴晴不定难伺候的老朱好上很多。

    六部大佬们时常感叹,如今这日子,也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

    官场生活看似宽松不少,但条条规规的也更多了。

    而且,坐在皇位上的是跟洪武帝一样的铁腕皇帝,有手段有决断,根本不是他们能轻易左右和对抗的。

    目前来看,继续老老实实给老朱家打工、为大明做事才是官场升职秘诀。

    而且看样子这个‘老实勤奋做官,规矩本分做人’的准则还不止适用永乐朝,等到太子朱高炽登基,也是没有多少能蹦跶的余地。

    连续三代皇帝都是铁腕,对大明,对百姓自然是好大于不好。但对官场的人来说,好与不好,就因人而异了。

    是人都有私心,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权势欲望影响。

    能否控制欲望,坚守本心,让家族后代不被牵连,稳定发展,甚至是越来越好......

    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如今的大明,是生机勃勃的,让人充满期待。

    那些有抱负的读书人,未来必不会缺少大施拳脚的机会。

    六部几位大佬齐刷刷轻叹一声气,茶室内,清新又带着点苦涩味的茶香飘溢满屋,表情一如平常,他们各自心中却有不同掂量。

    敏锐的人会提前察觉变化,聪明的人会准确抓住先机。

    如今,走到这个地位的他们,又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在六部大佬们不动声色,一丝不漏地喝着茶,观察着互相眼色的时候,另一边,作为永乐朝新建的机构,也是最接近皇帝的内阁,这会儿聊的也是最近热门话题之二,迁都和航海贸易。

    </div>

    <script>_ad_hf();</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