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0(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题目出自《论语.里仁篇》,大致意思是,我没有看见完全崇尚仁的人?,没有看见完全厌恶不仁的人。完全崇尚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完全厌恶不仁的人?,他完全崇尚仁,他不想将不仁加在自己身上。
这话听着有些绕,但是林泽是看过好几个大儒注释版本?的。
在这里,圣人?将“仁”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一个理?想主义的境界。
实际上,在《论语》和孔子的其他学说中,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具体?含义。
解题方向很多?,林泽想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才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定的论点——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好。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追求仁的人?,是知道仁的好。讨厌不仁,是因为见识过不仁的可恶。所以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行,成为仁者,就能避免做出不仁的事。修成仁者的过程,也是成为圣贤的过程,因此这是很难,人?们很难见到。
以此,林泽通过‘概成德之难,因言弃德者之众’,开始切入主题。以八股文的格式,层层深入将本?次论点进行全面地阐述。
这个过程,林泽用?到许多?儒家经典词句,来进行论证。但又着力避免使用?晦涩深奥的词句,使整篇文章语言平易、条理?清晰。
通过乡试和会试的磨砺,林泽在代圣人?言的技巧上,更上一层楼。
他已经做到牢牢抓住圣人?说话时的心理?和思想,大量使用?问句,恰当地使用?语气词。增加文章的生动传神,就像真的是圣人?在娓娓而谈。
“安得实用?其力者,一起焉而副吾之望哉”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林泽写下最后?一句反问句,完成本?次覆试第一大题。
仔细检查行文字句,有无用?词不当、条理?不顺之处。林泽看过三?次后?,右手?也休息够了。
伸手?在砚台里沾了沾墨汁,小心誊写到答卷上。
待墨迹干透,林泽接着往下看最后?一道题。
这题是试帖诗,题目已经给出,叫【赋得敦俗劝农桑】压敦字韵脚。
这部?分实在太经典了,试帖诗就是专门用?来夸赞皇帝的。
林泽现在要想一想,‘敦俗劝农桑’是谁写的,然后?从原诗句出发,三?百六十度按格式夸皇帝就好了。
相比于乡试、会试,覆试的题量和题目难度都在一个比较中等的水平。因此林泽这时候,并不感觉疲累。
想了一圈圣贤大诗人?,才记起这句诗是唐玄宗写的。被?自己?这兜一圈弄笑,林泽摇摇头,开始落笔写。
台上的陈辉鸣目视前方密密麻麻的覆试贡生,坐了一刻钟后?,便起身下去巡视。
吕松等人?紧随其后?。
在场的考生瞥见太子走来,心头发颤,少不得紧张又期待的揪心着。有些已经忘了是在作答,愣愣地呆着,不知自己?要做什么。
林泽在陈辉鸣下台阶时,也注意到了。不过对方并没有往他这边走,林泽就继续埋头做题。
但林泽有个习惯,他一专心干什么事的时候,就对外部?的感知力降得很低。
也就是现代人?说的,沉浸式做题。
等陈辉鸣步至林泽身旁时,只见他一心作诗,并不曾发现自己?到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