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四

    告别了洪生勤生两兄弟,我就往回家的路上走。

    半路上,遇上了大队团支书老七,“我正要到镇中学找你,没想到在半路上遇上了。”他接着说:“大队长叫我来通知你,今天晚上就出发,到汉北水利工地上去。”

    “我要和公社中心小学打个招呼吧?”

    “大队长他们决定的,我只负责通知你。”

    我想了一下,怕大队在高考政审中搞我的鬼,就答应了。

    回到家,父亲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还行,应该考得不错。

    我放下书包,就开始作上汉北水利工地的准备了。

    全村的男女主要劳动力都要上汉北水利工地,我父亲也要同去。母亲因为家里有众多的小孩要照顾,就没去。

    吃过晚饭,我就同村里的三十多人一道,挑着被子和日用品及锄头、铁锹、箢箕等农具出发了。

    从我们村到汉北水利工地,有80多里路。

    差不多走了一整夜,天快要亮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个叫花子大?的村子。

    走到这个村子时,我真的撑不住了。

    两天的高考,晚上又没怎么睡觉休息,接着又走了整夜的路,简直是困乏到了极点。

    心里想,快点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

    这时大概是早上5点多钟,我们三十几个人,分别在几个村民家打地铺。

    我和父亲,还有四个同村的人,在一个很小的房间的地上铺下稻草,上面再铺开被子,这就安营扎寨了。

    我刚想躺下睡觉,大队长来了。

    他向我们喊道:“快到外面集合,马上到工地上去。早饭在工地上吃。”

    我到外面一看,天还没亮,一片漆黑,看不清这个村子的全貌。

    黑暗中,从不同的屋子里陆陆续续地走出来一群人,有的扛着锄头铁锹,有的挑着箢箕。

    在大队长的指挥下,排成一个稀稀拉拉的长队,缓慢地出发了。

    我挑着一对箢箕跟在队伍的后面。

    天很黑,田间小路弯弯曲曲的,不大好走。

    从我们住的地方到工地,大约有8里多路。

    走着走着,天慢慢地亮起来了。

    到工地时,天也差不多大亮了,可以看见工地的全貌了。

    这是一个河堤工地,工地很大,左边看不见头,右边看不见尾。

    河堤已经修了有三层楼那么高了。

    离大堤不远的地方有很多临时搭建的工栅,已经有许多民工在工栅里吃早饭。

    我们村里的人挤在一个工栅里吃早饭,我已经非常饿了,端起饭就吃。

    当年修这个汉北大堤,动员了全县的劳动力。每个大队修一段,民工们都是自带粮食,自备工具,没有报酬。

    修水利有一个好处,就是大米饭管饱。

    我正吃着饭,还没吃完,工地上的许多大喇叭就响起来了,《东方红》的歌声响彻整个工地。

    大队长喊起来了:“开工了!开工了!”

    民工们纷纷扛着锄头铁锹挑着箢箕上工地了,我也急忙放下饭碗挑着箢箕跟着上去了。

    看不清也数不清工地上有多少人,只见看不见头尾的大堤上满是人,堤这边几十米的场地上也铺满了人。

    堤这边是取土的工地,民工们把这边挖出来的土,用箢箕一担一担往大堤上挑。

    体弱的民工和女民工负责挖土,身强力壮的民工就负责挑土,因为把土挑上高高的堤上去是很费力气的。

    我们村的小队长苕三爹分配我挑土。

    挑土的民工把空箢箕放回挖土的地方,马上就把已经装满土的箢箕挑走。

    无需等待,不能停歇,没有休息,上下跑,一直挑。

    开始挑几担还不算很累,后来我就觉得非常费力了。

    我挑着担子一步一步往堤上爬,有时爬得腿直发抖。

    二苕货爹的第六个儿子撮号叫“苕肉头”的是负责挖土的。

    他看到我累得不行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