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七十九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苏轼摇摇头,“师太有所不知,苏某被贬黄州时所住的茅草屋比之静缘庵只有更不如,何来嫌弃一说。”妙善虽偏居一隅,对朝中大事也略有耳闻,知道苏轼曾遭大难,差点死在狱中,不免生出怜悯之心来,“大人乐观贤达,必能随遇而安。”
苏轼拱手,“借师太吉言。”
妙善又还了一礼。
王文茵端着餐盘过来交给静尘,“师太想吃什么可自行挑选,今日虽以全猪宴为主,素食亦备了不少。”
“我们在此又是吃肉又是饮酒,怕是会冲撞了庵堂内的神佛。”素来放荡不羁的苏轼歉疚道。
“无妨,无妨。”妙善善解人意地笑了笑:“此处本就划归为福田院,与庵堂尚且隔着一个院子。再者,汴京城内的大相国寺还有专卖猪肉的烧朱院呢,我们静缘庵也没这么多规矩,苏大人不必介怀。”
王文茵掩嘴笑道:“我曾听一位得道高僧说过这么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注2】
这句话出自南宋高僧道济,也就是世人熟知的活佛济公。王文茵心说我先借来用用,还望活佛勿怪,版权归你,阿弥陀佛。
“哦?是哪位高僧?”苏轼饶有兴致追问:“如此有趣之人我竟从未听说。”
王文茵后背开始冒汗,尬笑道:“这位高僧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也只是耳闻,尚未有幸见过真身,更不知其法号为何。”
苏轼立马就明白了王文茵的言外之意,想必这位高僧是后世之人,阿茵才不方便说出他的法号,便没再追问下去。
一旁的妙善双手合十,感悟道:“修行在人间,佛性自无垢,阿弥陀佛。”
年夜饭吃完后便是万众期待的烟花表演环节。陈武特地选了一个空旷之地放烟花,避免火星子引起稻田森林火灾,谁让丰收村既没有“军巡铺(消防队)”,又没有“潜火军(消防员)”呢。
围观群众除了丰收村里的大人小孩,连附近相邻村子的村民也闻风赶来看热闹了。平日不爱凑热闹的妙善也在王文茵的盛情相邀下跟着大伙儿一起下山来观赏这难得一见的烟花表演。
作为节日庆典和民间娱乐的常驻表演嘉宾,宋朝的烟花已经发展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管是制造技术,还是种类花样都达到了同时代世界顶尖水平。考虑到烟花表演有一定危险性,所以烟花通常都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伎艺人来表演。【注3】
汴京城常见的烟花表演样式有走线、流星、水爆、成架烟火几种,但要说哪一种专业性最强,当属“药发傀儡”。【注3】
“药发傀儡”又叫竿火、架子火,是一种借助火药爆炸燃烧的力量将纸制人物射向空中并飞腾旋转起来的一种烟花。这种烟花的玩法因为专业性太强,非一般人能驾驭,便成了烟花表演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整个大宋朝能表演“药发傀儡”的艺术大师也只有寥寥几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外宁、张臻妙、温奴哥等人。【注3】
陈武这次带来的烟花便是出自于著名的烟花表演大师李外宁家的作坊。
先放的是“走线”烟花,便是将火药横向挂在水平放置的铜线上,点燃后由铜丝的一端向另一端燃起火焰,散发出光彩夺目的烟火。这虽是最常见的一种烟花,但对从未见过烟花的流民来说却是大开眼界的稀罕物,生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