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针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正月初一忌讳多,正月初二回娘屋。

    瑛娘等到初三才才着手熬糖、蒸糕。

    麦芽糖需待几日,趁着这时间空闲,瑛娘便先泡了江米来做甄糕。

    泡好的江米加糖蒸熟入模,层层叠加去核的大枣、芝麻砂及点心铺子买来的干果子,表层江米再刷上一层胡麻油,铺上油纸隔绝水汽,上火蒸个两刻,再以重物压置一个时辰,如此便能切成块状装存。

    冬日里甄糕能存十天半月,正好能叫汪文、汪武拿去商队分吃个新鲜,但江米吃多了败胃,多做的甄糕便自家吃一份,余下的分送与秦老爷、章文德、村正、老徐家、云氏娘家以及琼娘、瑾娘。

    除了糕,麦芽糖也没少了他们的,拢共做得十几罐,叫三房也拿了一罐去城头,家中只留了一罐叫?娘和汪连分吃。

    拿了糖和米糕,三房与汪文汪武两兄弟也赶紧回了城头。

    商队只歇一旬,三房则是舍不得面铺子一日一贯余的进账,然而进城不及一日,将过未时,三房夫妻便面色灰败地拖着家当回了村头。

    “怎么回事?!”

    陈氏憋不住委屈,甩手往地上一坐,放开嗓嚎啕,“那铺主不做人啊!见我们家面铺子盘活了就不肯再把铺子租给我们家!说什么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收了铺子另做打算!当我眼瞎没看到灶头藏起来的粉团儿么?!他们这是要绝了我们家这门营生啊!”

    汪木匠一听便知三房这两口子多半是遭铺主赖皮了。

    陈氏只顾着哭,徐氏只得沉声问汪点书:“当时签的几年契?”

    汪点书这会儿也是面色如土,颈侧还有几道几不可见的挠痕,听得亲娘问及便耷拉了脑袋,声如蝇虫,“一年……”

    面铺子一年盈收有四百两之多,这金额于城中多数铺主而言却也不算得什么,自然不屑于为此挤兑别家的营生,但很显然,三房看铺子时就没看准铺主的人品,也没想过吃食营生只签一年契存在多大的不稳定性,这才叫那铺主抓着短处赶了出来。

    偏偏昨年是年根前儿立契加印,契书上写明了时间,过了户所官吏的眼。

    陈氏本想过完年去城头撒扫过再给铺主新一年的租子,如此境况之下,铺主借口三房未及告知续租,收回铺子便是合法合理,而这憋屈只得叫三房自个儿咽下。

    陈氏也不是多讲礼法的人,一发现那铺主的打算便忍不住跟其家眷干了一仗,打出火气来,铺子里便乱做了一团。

    汪点书与汪辰都是做惯了农活的糙汉子,完全能够以一挡三,这一仗三房很快便占了上风。

    来看热闹的食客发现场面失控便告了巡街走卒,问及因由,三房倒是没被责罚,但铺主不服不让,这铺子他们也不能强租,被走卒训斥一番便灰头土脸的回了家。

    做惯了一日盈收一千多钱的买卖,再做回摊贩又该如何平衡心情?

    听及因由,瑛娘也暗叹了一声“巧”。

    她手头的商铺就在面铺子旁边,这会儿牛二该是盯着前头的租户搬走了东西,若要争口气,完全可以把这铺子拿给三方继续做面铺子,但,既有同行针对,三房此后的生意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经营得当,倒是能维持挣钱的体面,若稳不住心态,怕是只会再次被那铺主挤走。

    不过三房的优势也明显,毕竟薯粉目前还是独一家的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