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相看(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汪木匠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村正点头同意增种胡麻。索性今年的胡麻还没收完,汪木匠又做主补齐了先头收来的胡麻差价,打今年起便将胡麻提价至五十文一斤。
如此一来,虽付出了更多本钱,但行此善,汪木匠与徐氏心头皆是隐隐畅快,再听瑛娘带回消息,连日紧绷的弦也松了大半。
吃过晚食,待各房回屋,汪木匠又支使徐氏找了瑛娘主动提及存粮之事。
自公主薨逝,瑛娘每年都要支出一笔银钱存粮,汪木匠与徐氏受她影响,每逢秋后闲时便也跟随其事,加上今年新粮,亦然攒下了二百来石生稻、生麦。
不料今岁地税再增,汪木匠恐起人祸,便想问问瑛娘打算,再适量多存些粮入仓,免得到时天灾人祸伴行,连自家人的嘴都糊不上。
瑛娘今年确是打算翻倍收粮。
眼下她手头银钱存备充盈,较昨年翻几倍量也足够,只是如此便不好只叫云客一人帮忙,还需请徐氏娘家那边的表叔表哥们帮忙。
想罢,瑛娘便与汪木匠与徐氏说了自己今年的打算。
“三千石稻米,一千石生麦,再收三万斤番薯。不拘十里八村,能跑远地儿收也成,毕竟咱们藏粮只是以防万一,也要叫乡邻自个儿留够糊嘴的才好。待此事办完,每位帮手的表叔表哥,都给二十两银作报酬。”
这般多的粮可不止是养活一家人那般简单,徐氏一听便倒吸了一口凉气,转头看向汪木匠,却见他也皱着眉似在思索自家该也多藏与否。
果不其然,随即汪木匠也开口叫徐氏拿钱来,“咱家粮仓不大,今年的新粮都没得地方存,索性家里头也不缺老三一个,便叫他去城头帮手,把老三家的两间屋也腾出来存粮。”
两间屋少说能存两千石粮,徐氏手头攒了一千五百来两银,加上今年还未售出的胡麻油能分得五百两,如何也够收粮花用了。
只是徐氏不如瑛娘抛洒,舂好的稻米也不如生稻好存,徐氏便只打算出一千石生稻的粮钱。
“老三家还得做捞面,得把他们的用量也算上。”
商税虽也增收,但面铺子一年少说也能给徐氏二百多两的进账,闻言一叹,“那粮价怎么算?”
“还按从前的算。稻米六百文一石,生麦、生稻三百六十文一石,番薯一文两斤。”
汪木匠沉默半晌也“嗯”了一声,徐氏无法,只得依言多拿一份钱,转念又问瑛娘今年还收不收江米。
昨年有墨方便宜,秦放便舍了三十石江米与瑛娘,且按一石一两银的低价算。
今年瑛娘还想再收五十石存备,但这事儿需得她自个儿去与秦放说才显诚意,因此拒了徐氏帮忙,只道自己还有别的安排。
此事说定,瑛娘也回屋去清点存银。
今年提前交付花青与桂花香露,得待来年四月才有新的进账。
此番收粮需用近两千两银,之后还要收江米五十石,收粮亦需到城头租房、贴补日需花用、支付老徐家表亲帮手的工钱,冬月里也要与瓷器铺子结银,除夕日更要给林氏与何氏备一份今年帮手的工钱,加之前头才花了三贯钱买丝绢裁制新衣,紧接着又要考虑云氏、?娘的年礼,如此算来,买完粮还能剩下五百两零散银钱。
瑛娘还打算去府城看看铺面,如此几百两怕是不够,索性从存银中取出十锭百两银元宝,待得明年进账再行填补。
备了银钱,徐氏一并交与瑛娘保管。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