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56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闻言,卢点雪并没有吭声。

    有了云梵的提醒,再加上何裘甫一提原社的事,她就隐隐有了预感。

    这些在野乡绅八成是要让她去冲锋陷阵,对付阉党。

    她就知道顾老家的这顿饭,哪是这么容易吃上的。

    瞧瞧,不是说好了这顿饭是来商量募捐的吗?她还没开口说正事,这帮人反倒致使起她了。

    原社和崇正的大本营都在金陵,他们甚至都可以集结一大帮士子跑到阮大铖家去对骂。何必舍近求远,偏偏要她一个无根无基的七品巡按?

    既然消息这么灵通,那么想必也不难知道她和张天如的关系也就那样,算不上什么深交。

    与其让她在虎丘大会上仗义执言,还不如在金陵的官员里随便挑个熟识的更为合适。

    这些人打的什么心思,当她真不明白吗?

    不就是不想自己亲自露面,所以找个年轻而又冲动的糊涂的生来当替死鬼,面上还能假心假意地说是给小辈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多好,好事美名全让他们占了。

    再者她是真的很忙。

    就算不忙她也不想趟这趟浑水,齐涵虚的下场正是前车之鉴。

    赵除佞要她重审的案子还一直未审,这么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她这个应天巡按本身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何况她又毫不留情地处置了孙隆,还不知道赵除佞在京里是个什么反应,接下来又将会对她有何动作。

    她可没忘记孙隆先前对她说过的话,眼下赵除佞还有两大爪牙也在江南呢。

    跟江南士绅们打好关系是有必要的,不然她想在南直隶做事简直是寸步难行。

    从内廷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江南地区出身的士大夫们沆瀣一气,互抱成团,就连皇上也难以撼动他们。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让她直接站出来反对阉党,基本上和找死无异。

    连积威甚重的程阁老都被他打入诏狱折磨致死,这不得不迫使卢点雪思考起自己的退路。

    她是得罪了赵除佞不假,但对付孙隆的时候她也没真把事做得那么绝,后续还是有可转圜的余地,这恐怕就是赵除佞迟迟没有对她直接动手的原因。

    不然此时赵除佞的态度绝不会这么温和,仅仅是书信一封让她重审案子这么简单的。

    某种意义上而言,她觉得阮大铖的眼光看人是真准,阉党和崇正党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人。

    方才在听何裘讲话的时候她就在琢磨,为何杨维垣这个阉党中人偏生要这么做?

    现在她倒是明白了此人的一番苦心。

    官场上绝无蠢人,杨维垣和阮大铖愿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尤其是将都有过通内之举的崇正、赵党并指为□□,想来是有这么些心思。

    此乃局势所逼,而不得不为之。

    因赵除佞对程阁老等一众大小官员的迫害,如今朝官竞相揭举赵除佞及其党羽罪状。皇上为平息民愤,也处置了不少投附赵除佞的官员。

    在这种局势下,想继续保全所有同党是不明智的。

    故而杨维垣和阮大铖就想出来这么个法子,企图保全朝中那些曾投附过赵除佞,后因故而被其疏离的那些人。在现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他们与赵除佞这种时合时离的关系或许可以蒙混过关。

    杨维垣想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其一,投合算疏造成立言为公的印象。其中铲除朝中朋党的主张,易于博取皇上和舆论的支持,同时也可以表明自己与朋党并无关系。

    其二,因为崇正自身也曾有通内之举,在揭举赵党时可能会有所顾忌,这无疑对赵党有利。

    其三,以崇正为□□的看法如果被皇上认同,那么崇正在政坛上的地位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一切的目的,皆是为了尽量保全魏党同时挟持崇正。

    这也不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自保手段,与其被迫等着被崇正的言官们弹劾,不如率先出击掌握主动权。

    不过,卢点雪倒是觉得,赵除佞本人怕是懂不了此二人的一番用心良苦。

    就他那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品性,八成会认为是杨维垣和阮大铖全都反水了。之后那二人若是不跟赵除佞说明白,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