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暮春时分御前奏对,治河工程黄河水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223章暮春时分御前奏对,治河工程黄河水清

    暮春时分,雨旸时若。

    在处理完工部衙门的公务后,贾璋走到窗边呼吸清新空气。

    他用叉竿支好窗户,然后站在窗前,看外面夹杂风片的雨丝掠过琉璃青瓦,看雨丝从檐角落下,化作一片玉幕珠帘。

    欣赏着宁和静谧的雨景,听着细雨淅淅沥沥的声音,贾璋只觉现世安稳。

    就在他的思绪从雅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转到通俗的“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时,正堂吏员领班曹平捧着黑漆螺钿莲花纹捧盘走了过来。

    而在捧盘上面,放着一把雕刻着寒江垂钓图的雨过天青汝窑瓷壶,以及一只天青色的、小巧玲珑的汝窑茶盏。

    他躬身站在贾璋右后方,恭声道:“部堂,茶已经晾好了。”

    贾璋循声回头,见到曹平后,他接过温热宜人的汝窑茶盏。

    在喝下一口西湖龙井后,他对曹平道:“曹平,你泡茶的手艺见涨,这很不错。”

    听到贾璋的夸奖后,曹平脸上瞬间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能得部堂大人的喜欢,是这西湖龙井的福气。”

    贾璋没接曹平的话。

    但他脸上带着笑意,显然是对曹平感到满意的。

    曹平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心里十分欢喜极了。

    就在他思索要怎样做,才能更讨贾璋的欢喜时,已经凭借军功升任御马监提督太监的黄宏来到了工部正堂。

    听人通传黄宏来了,贾璋放下了手中汝窑茶盏,又让吩咐曹平收拾桌案。

    在这之后,他前往工部正堂的会客厅迎接黄宏。

    两人互相见礼后,贾璋问起了黄宏的来意。

    黄宏笑着回答道:“尚书大人,陛下有口谕,要召你前往乾清宫奏对。”

    贾璋心里思量着,绍治帝八成已经看到他那本有关治河之事的折子了。

    若非如此,陛下也不会派黄宏过来召他去乾清宫。

    思及此处,贾璋在领旨后,专门回到衙房里,拿了一本由细竹纸装订的册子。

    把用细竹纸装订的册子装进袖袋里面后,贾璋才与黄宏一起离开工部正堂,前往乾清宫而去。

    来到乾清宫的抄手游廊后,为贾璋和黄宏打伞的吏目和太监将他们手中的十八骨红罗伞收了起来。

    本人则撤到抄手游廊末端,站在那里束手等待。

    而黄宏则带着贾璋走进乾清宫偏殿,在理正衣冠后,才来到乾清宫书房面见绍治帝。

    在行礼问安后,绍治帝才问起了贾璋奏折中提到的“束水冲沙”法。

    贾璋恭声答复道:“启禀陛下,内河会产生淤堵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河水中泥沙过多。”

    “若只修堤坝、水库来防洪,终究只是治标之法,不是治本之方。”

    “臣在奏折中提到

    朕想让他走博学鸿词科,进京任学士,也好奏对御前,为国效力。”

    贾璋听到这话后,心想,他编造隐居高人潘先生出来,一是为他摇身一变、变成治河名家一事找到一个合理的缘由。

    二是因为他不想把潘尚书几十年治河才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安到自己头上,做那欺世盗名之事。

    但这位潘先生,终究是虚构的。

    在大盛的土地上,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贾璋他总不能回到大明,把潘季驯抓来给绍治帝吧?

    所以,面对绍治帝的询问,贾璋只得露出一副伤心难过的表情出来。

    然后对绍治帝禀告:“潘先生他身体不好,在臣归京前已经去世了。”

    “臣按照他的遗言,把他葬在了隐居的山里。”

    “先生无福,竟不能面见圣明天子,这可真是莫大的遗憾。”

    即便绍治帝没让贾璋做工部尚书,贾璋在离开津海后,依旧要上书给绍治帝,建议绍治帝用束水冲沙法治理河道。

    为了防止有人问自己潘先生在哪里,贾璋早就带着心腹,悄悄儿地在津海郊外的深山老林里面建造了一处假墓出来。

    问就是业已驾鹤了,如此才一了百了、天衣无缝。

    所以即便绍治帝问贾璋,贾璋心里,也没有一星半点儿慌乱的情绪。

    而绍治帝在见到贾璋的悲伤神情、听到贾璋的解释后,果然不疑有他。

    他心里,倒颇有些怅然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