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催婚啦(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骆家村作为八一村的二厂,一点没影响我们。我们在造纸厂隔壁开印刷厂,由八一厂的张天鸿牵头,承接办公纸张、作业本印刷、裁剪、装订等工作。如今,新建造纸厂的业绩是年年翻,印刷厂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往后可能形成一条龙一样的生产销售服务链。”赵松林兴奋地解释这两年村集体厂的变化,以及展望的未来。赵松海:“这么说今年大家又能拿一笔不菲的股份钱。”
“是啊。我们都能过个好年。说起这事得感谢有归。”赵松林对好奇的众人说,“当年,有归让我向上面打报告,希望两家合村,一起办集体厂!
当时,我是持怀疑态度,犹豫不定的时候接到八一造纸厂张德梁的电话。他答应给我们办厂援助,帮我们把头开起来。这心啊一下子落地稳了。”
赵有归看着众人望来,笑说:“二叔夸张了。当时,我听说语晨和别人要合资办厂,才有这个想法。归根结底还是语晨起个好头。”
林语晨笑意浓浓地看去:这家伙真不揽功。
“我可没有八一造纸厂这样的资源。”
因为你,让我搭上张家的人脉,走上另一条路。
赵有归望着她,接过话:“正好我认识张天鸿,由他牵线搭桥,促成办集体厂这件事。集体厂能办成是大家的功劳,我和语晨,不值一提。”
大家听着这话都有些回过味。
林大宝赶紧笑说:“喝酒!大家敬有归一杯。”
赵晓鹤跟着碰杯,也想起自己得那份功劳。
“当时,我找二叔说这事,以为自己是头一份。原来,你们早在背后商量好。我还奇怪二叔怎么同我说那样的话。”
赵松林看向侄子和旁边的林语晨,无奈地笑着:侄子到底没赶上人家有归的能耐。
“二叔说什么话啊?”
借机打趣他,老大不小,该成个家。
“说……”赵晓鹤发现话题不对,没敢再搭腔,低头吃菜。
赵松华举起杯子碰二弟的酒杯:“孩子们的事由他们自己解决。总之,集体厂办起来,咱们新建村家家户户的日子好过不少。”
林语晨低头吃着菜。
没想到当年同张天鸿就这么一说,他竟把学校作业本等纸张承接业务转送给新建造纸厂。
兜兜转转,学校纸张系列的业务最终回到新建村这边。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吧。
“骆家村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赵松华好奇问。
“骆家村的造纸业业绩不怎么好。新厂落成时由钱忠源??原八一村造纸厂的车间主任管理。起初,他们接了八一造纸厂的炮仗纸张业务,结果质量不过关还是怎么,一直没起色。
前段时间,造纸厂权利已经被张天鸿收回去。”赵松林说起这个叹了声,“听说骆家村那边穷的穷,富的富,戾气很大呢。”
“张德梁不管啊?”赵松海问。
“他已经把八一造纸厂交给张天鸿,就是有归说的兄弟吧。有消息说张德梁准备进省城接手什么大国企。”
赵松林轻笑,“有本事的人在哪都能发光发热。没本事的人,你就是拱他上台,也唱不了几台大戏。”
众人点头称“是”,酒过一轮。
赵松海起个话头:“对了,今天我家三兄弟在这,我有个提议,说出来大家听听。”
赵松华:“你要说回家关起门来说嘛。”
“没事没事。”林大宝赶紧说,“阿海你说,趁有归在,说出来听听。”
“对。”赵松海看向赵有归:人是市局局长,有些事找他帮忙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但是,赵家人的面子没有林家外来户的面子大,真得趁现在说。
他又说:“两年前,我盘下林裕宝的货车,拉石头拉货跑外地,攒些钱。现在,我打算再买辆货车,正式跑长途货运。
骆家村的有钱人都不靠造纸厂发家,而是跑外地经商。比方晓琳同学……姓淳于的,带一门亲眷赚不少钱。
所以,我想组个车队。先搞两辆货车,帮省城那边的面料厂、服装厂拉货到外省,或者把咱们造纸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