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那小瘸子现在这么厉害了?(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年头出趟远门是着实不容易。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家所在的县都没有去过更不用说是坐火车跨越上千里去另一个省份了。
现在可不兴什么南下打工什么的大名鼎鼎的深圳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要直到几年后老人家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一座未来世界级的大城市才会从这里拔地而起。
到了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火车站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繁忙业务当中。
而现在的京城火车站就远没有后世的那么杂乱与拥堵。
能在这个时候坐上火车的要么是出差的干部要么就是一些来往探亲的人。
火车票也不便宜像从京城到白山县没有直达的火车得先坐到春城市再倒一班火车。
京城到春城市差不多一千公里这时候的火车票价差不多是一公里一分五厘所以从京城到春城的硬座票价是十五块如果是硬卧的话票价翻倍是三十块。
现在看起来好像很便宜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贵了。
1977年的全国工资平均水平是576元每年折合48元每个月。
但这是城镇职工囊括了政府工作人员与企事业单位和工厂的收入水准。
以黄金的价格来论的话当时的50元相当于现在的7000元左右。
可对于农民来说一年的收入平均下来才过百元且大部分都是以实物结算。
真正能拿到手的现金几乎是没有的收成好且经济稍微发达的地区农民一年还能拿到手大几十块。
但更多的地区农民辛苦到头一年却是一张毛票没赚到不说。
整个生产大队还得负债经营向公社借贷才能度日。
可以说
辛勤的劳作依旧换不来一家子的吃饱穿暖。
所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张十五块的硬座火车票往往相当于一名城镇职工一小半的月工资是一名农民小半年的劳动收入。
那就是相当的昂贵了!
也就难怪这年头想要探亲访友成本高得吓人。
若是两地相距个几千公里一来一回一年的收入
就搭在里面了。
“严主编!其实您没必要陪着我一起坐硬座的。您级别够,是可以坐硬卧的。
编辑李英看着和自己一起挤到硬座车厢来的主编严辰,内心有点过意不去地说道。
这个时候的硬卧车厢,不是你有钱买票就能坐的,而是得有相应的级别,是领导干部才能购买的。
至于更高一等级的软卧车厢,要求就更严格和高了,非一般人能够享受得到的。
“这有什么?你们年轻人坐得了硬座,我这把老骨头也不弱咧!
再说了,我坐这硬座的话,一来一回,能省下三十块,就算是我自己的额外津贴了。
主编严辰却是一点也不在乎地说道,其实就在这个硬座车厢里,也有不少人和他一样。
明明可以坐硬卧车厢,车票反正由单位报销,却偏偏选择坐硬座。
那省下来的票差,就是自己赚到的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严主编这么一说,李英心里的愧疚感也减轻了不少。
的确严主编也不容易,他一个人上班,得养活一家老小,平常也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主编,我的表哥徐小东他们已经先一步到白山县。
他们也是钟跃进的忠实读者,非常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
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去找钟跃进么?
火车况且况且的开动了起来,李英便和严主编说起了这事来。
“可以呀!这有什么,也算是给钟跃进先感受一下,读者见面会的感觉嘛!
对了!你这表哥好像身世不凡呀!是那位徐将军的孩子?
很显然,主编严辰对李英的家世还是很清楚的。
没办法,这年头你要进国家单位,都是有政审的。
严主编作为《诗刊》的领导之一,对李英的家庭关系和结构,在入职的时候就知道的。
“是的,徐将军是我的舅舅。我表哥他们也有一个诗会,都是一些将门的后代,非常喜欢我们的《诗刊》。
李英很骄傲地说道。
“那敢情好呀!说明我们《诗刊》的影响力不错,并且质量好。
要是每一期……哦不!但凡只要
每一年有一名像钟跃进这样的诗人涌现出来,我们《诗刊》的影响力会更大的……
说到这里,严主编又自嘲地笑了笑,补充道,“不过这谈何容易呀!好的诗人,就像是大海里的珍珠,需要人潜入到深海当中去挖掘出来,可遇不可求啊!
“主编,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诗刊》坚持初心办下去,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会有越来越多像钟跃进一样卓越的诗人,写出一篇篇可以传世的诗歌来的……
李英一腔热血地说道,同时她也一只手撑着下巴,在脑海当中幻想着,未来还会有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诗人被自己挖掘出来。
“我也相信,《诗刊》会越办越好的。
严主编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火车一路北上,车厢里并不像后世的绿皮火车那么拥挤,基本上不存在没有座位的人。
甚至有些位置还是空着的,毕竟这还在正月里,大部分的单位即便派员工出差,不着急的事也会等到农历二月再说。
所以……
在这硬座车厢里,大部分其实都是从京城再返乡的知青。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由于回家一趟的火车票不便宜。
许多下乡的知青,往往插队好几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现在车厢里的知青们,大多都是家里条件不错的,父母双职工那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都上百块,自然负担得起孩子回城的往返火车票。
像这种家境优越的知青们,往往也是重度的文学青年。
他们当中不少人坐火车无聊,都是拿着一本书在看。
行至半道的时候,突然有一名知青就激动得站了起来,高声对所有人说道:
“同志们,我是京城前往哈城农村的插队的一名知青刘金锋。我最近看到一首非常棒的诗歌,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各位。尽管我们彼此之间不认识,都是陌生人。
但在今天可以同坐一趟列车,就证明我们有缘分。
下面,我将朗诵这首由钟跃进写作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很多在座的朋友们,也都看过。
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