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五章 参加县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哪全凭衙役的心意,反正县令老爷等着人都坐好了才来。便是他提前来了也不会阻止,因为大家都指着这笔钱穿衣吃饭呢。

    段之缙也不是什么愤青,没必要在一穷二白之时和这些有所依仗的人对着干,接过王章背上的小木箱就进了场地,等着衙役们点名排队入内。

    果然,等着士子们都进去了,衙役开始指着一个个圈定的位置叫价,段之缙对那最好的位置并无什么执念,只花了五两银子挑了个避风的地方,将自己的木箱拆开组装成一桌一凳,又把早就研磨好的瓷瓶中的墨水倒出,这才静坐着等待外头的太阳升起,把光照进大堂内。

    静坐的时候最是熬人,不能左顾右盼,外头的寒意丝丝蔓蔓地侵入厚实的毛皮衣裳,掌心搓来揉去仍是一片湿冷。

    不知熬到了什么时辰,只知道天已大亮,外头的阳光终于打到了人身上,带来些无用的暖意。段之缙先听得一声锣响,一位穿着青色团领衫,身前为彩线鹭鸶补子的中年人进了明伦堂。

    他看一眼时辰,盯着日晷捻了捻胡子,吩咐道:“开考吧。”

    那些衙役便挨个儿地分发卷纸和草稿纸。

    又闻一声锣响,一位师爷打扮的男子站在中央朗声道:“本场考试,四书文两道。第一题:‘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第二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开始答题!”

    段之缙展开草纸,先将两道题默在纸上。

    第一题出自《论语》,全句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朱熹对此已经有解释了,“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以段之缙要写,也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

    上好的狼毫笔饱食了顶烟墨,坠下的一滴墨珠被砚台壁刮去,段之缙先在草稿纸上工整地破题:“圣人之论君子,以和同辨其心术也……”

    “盖和者,理之公;同者,私之蔽。夫子示人以立心之要,莫切于此……”

    “和”与“同”,之所以能够区分君子和小人,就因其一个为公理,而一个为阿比。

    段之缙承完题,又思考一番,紧接着写道:“尝思君子持己接物,非徒苟合取容已也。必也审乎义理之当然,而裁制以中正……”

    正当此时,一个身影覆盖在了他的身后,居高临下,住了一小会儿,他才移开步子,站到了别人的身后去看,似乎每一个人的卷子他都看了一遍。

    段之缙专心致志,也不知道有人盯过他,现在已经写到了中二比,“君子以道义为权衡,故虽众说纷纭,而折衷必求至当;小人以势利为依附,故虽同声附和,而隐衷实怀乖戾……”

    日头一点点往正中爬过去,笔下清秀俊逸的字洒洒扬扬地铺满了两张草纸,直到段之缙的肚子都咕咕作响时,这两篇四书文才将将打好了草稿,开始忍着肚饿往试卷上一字一字地抄写。

    不是不能吃点东西,琼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