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章 竹子骨头和土(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义阳工场不缺窑洞,正要需要冷却的窑洞,就拿来烘干竹材。最后一步要对竹材表面进行碳化处理,使其更加坚韧。
经过这样一系列工序处理后的优质竹材,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30年以上,完全符合沈嫣的要求。
随后沈嫣用竹筋代替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调整水泥、砂和石子的比例,就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混凝土。
经过测试,竹筋混凝土建筑非常坚固,用来建造塌房完全不成问题。这样一来,云来二期的建造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
沈嫣在义阳呆了一个月,期间成辉村只下了一次雨,让人啧啧称奇。杨文昌介绍说:“大娘子,幸好官家赏的另几个山头,雨水还比较充足。您之前让引种的茶树,都栽在了那边。您要是得了空,可以去看看。”
若湄在村子里玩疯了,有米雪这个“土著”带着,今天去染坊逛逛,全身挂彩回家,明天在制陶坊玩儿,一手的泥巴,石妈妈跟在她后头,也快要疯了。
石妈妈找沈嫣告状:“大娘子,您管管若湄吧,好好的小娘子,晒成什么样了?!这两天,功课也耽误了。”
沈嫣笑:“正好,实验室在试制骨瓷,让若湄去帮着做实验记录吧!”
之前沈嫣给杨文昌讲过骨瓷的制作原理,但是后来大家忙于造镜子,骨瓷的研制便搁置了。如今沈嫣闲来无事,便又开始做起骨瓷的实验来。
若湄从来没见过这个,一时也来了兴趣,跟着沈嫣进进出出,一边还记录数据,不停调整高岭土、骨粉的比例,便是不同动物的骨头,烧出来的成品也不太一样。
沈嫣一边实验,一边也给若湄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什么氧化还原、元素周期和酸碱理论等等。
若湄倒还罢了,像杨文昌和王国胜等人,可是有工作经验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对照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又学习了理论知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沈嫣倒像是在工场里又开了个理工科补习班,把初中物理和化学跟他们简单讲了一遍。甚至需要的实验工具,他们也能造出来一些。
比如他们就整出了粗制的显微镜,比之前的望远镜更加复杂,发大倍数增加了,看得也更加清晰,果然看到了生河水中的“微生物”。
“小娘子,快来瞧,”杨文昌激动地叫道:“它在动,在动啊!”
若湄凑上去一看,也惊叫起来,拉着沈嫣来看,沈嫣一瞧,有些不确定:“可能是变形虫?”她生物学得一般,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看到了这种极小的虫子,大家总算相信了沈嫣所说的“微观世界”,而很多时候病从口入,正是因为大家不小心摄入了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和病菌。
沈嫣这里赶紧给汴都写信,又将“显微镜”一起送去。汴都确实有人感染时疫,总有一些人粗心大意,或者偷懒,嫌天气太热,不愿烧水煮开,随便喝点生水图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