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背着足足两大袋子的东西,梁万和刘东终于坐上了回安城的车。

    临走前,梁万找刘大伯单独说了会儿话,向他打听了下火炕的事情,算是心里有了底儿。

    回去的路上,刘东不免问到,梁万也没瞒着他。

    “城里住平房、冬季靠烧煤取暖的人多着呢,可这种取暖方式,不好的地方是很明显的。

    一来,煤球是有定量的,没法儿敞开了用、光顾着取暖。

    二来,我记得纺织厂前几年就有一家子,因为粗心大意,烧煤球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了,结果忙活半天,忘记开窗通风,最后出事儿了。

    你想想,单单是纺织厂那片儿,就有这么个例子呢,那扩大下范围,整个安城呢?又有多少人因为烧煤取暖出了意外?

    所以,我原先是想着,社员们冬天不用忙活地里的事儿,那要是有人领头的话,是不是能把那些会盘火炕的人组织起来、拉一支队伍?

    这样的话,城里的人能多一种取暖方式可选,社员们多少也能挣点儿钱,不管怎么说,总比闲在家里好吧!”

    刘东抓重点的本事可不差:“原先?你是有别的想法,还是觉得这事儿弄不成啊?”

    虽然很少回凤阳沟大队,但乡里乡亲的,刘东也不至于对大家漠不关心。

    别的不提,这回他和梁万回来,可没少换到好东西,要是跟老家的联系再紧密一点儿,以后不就能经常回来换东西了吗?

    “盘火炕的话,是要烧柴火的,城里哪儿有柴火捡?那就只能去郊区,可是,郊区的农村也是有人住着的,人家也需要柴火来烧水煮饭。

    柴火有限,到时候发生冲突,不就成坏事儿了吗?

    再说,大队的人来城里接活儿、盘火炕,总不是一天就能弄完的,到时候,吃住怎么安排?这么多人聚集,会不会给一些人可趁之机?

    桩桩件件的,全都是事儿,所以,我最后只找大伯打听了下盘火炕的费用、要找谁、工期多长这些事儿,至于别的,我就没提了。”

    梁万是个三观正常的人,看到生活困难的社员,想帮他们一把、授人以渔,这不足为奇。

    可现实摆在这里,明晃晃地告诉他,任何办法,脱离客观条件的制约,都是不现实的。

    既然没法儿帮着凤阳沟大队的人弄出一条新路子来,梁万自然不会多提一个字儿,要不然,这不是成心给人添堵吗?

    “我懂,放心吧,这事儿我不会拿回家说的。”

    刘东给梁万吃了颗定心丸,毕竟,他了解他爸的性子,要是扭头把这事儿在家里一说,甭管能不能成,他爸肯定都会跟老家人提一嘴的。

    要是老家的人心动并付诸行动了,弄成了还好,弄不成的话,梁万,还有他们家的人,不就都会被埋怨吗?

    在客运站下车,两人挑了个偏僻的角落,把东西分了分,该补的钱,刘东也没让好兄弟吃亏。

    当然,就算负重减轻了点儿,可梁万拎着的,仍然有鼓鼓囊囊的两大袋子呢,一袋是鸡蛋,另一袋装的则是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