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这时他想起了元香,哎?对了,元香那女娃呢?要说大家现在能一条心聚在他家的一大半原因就是元香啊。她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来着?哦,对了,事在人为。
他就是听了这话觉得要是真去开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去他的地主老爷,拿着那么点的租子明显是来坑他们呢。
开荒,就去开荒,开荒怎么了?他都种了那么多年的地儿了,不信就搞不定一块荒地了。
不过现在自家院子里站着这么多人,一个个都还拖家带口的,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倒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了。
这时宋善全抬起头在乌泱泱的人头里找了找,又喊了声:“元香呢?元香在哪?”
就见一纤细瘦小的身影从人群后头钻了过来,声音清脆,“宋阿伯,我在这儿呢。”
十几岁,还是个女娃,要是在之前可轮不着她在这种场合下说话,但现在不知怎的,宋善全下意识地就想问问这女娃的想法。
他也不怕人笑,只是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道:“元香,你来说说吧,咱们现在下一步该咋办?”
大家伙的视线又都落在了元香身上。
元香在走过来的路上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怎么在有限的甚至说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最大化地发挥出劳动力和土地的生产力呢?
在她之前生活过的世界,历史书还还真记载过这样一段时期,那个时候百废待兴,人口又多,资源又相对匮乏,跟他们现在的状况很像。
当时为了更加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走的就是一条集体化的道路。
心中有数后,元香看着站在院子里一张张愁容满面的脸,不急不缓道:“大家先别着急,咱们在做决定之前,先来做一道算数题。”
“算术题?”一时间彼此的目光交汇,大家伙儿都搞不清楚元香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都啥时候了,还做算术题?”宋根苗略带不满地小声嘀咕,他是真的急啊,他家那么多口人呐,一家子的口粮都指着那些分到的山地了。
宋善全自然也听到了宋根苗的小声抱怨,他眉一竖,声音一响,“你们就听元香说完,咋滴?根苗你有想法啊?来,来,你过来说,大家伙都跟着你干。”
被点名的宋根苗连连摆手,一脸尴尬,讪笑道:“没,没,我能有啥想法,元香你说,大家都听着呢。”
元香继续道:“这个算术题就是,咱们先得知道,咱们这么多人要混个温饱得需要多少粮食?”
她从院子里抽了根木柴出来,然后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这个圈代表粮食,边画边道:“
首先,一个壮年男子,按一顿吃掉半斤粮算,一年就得550斤粮,妇人在成年男子的口粮上打上个七折,一年是385斤粮,十岁以下的孩子的口粮再打个五折,一年是275斤,那么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想要饱腹的话,一年大概就要一千二百斤的粮。”
院子里的人听完元香说的,大多人都点了点头。
他们虽然没具体算过,但是一家人一年要吃多少粮心里大概都是有数的,特别是那些家里管灶上事的婆母儿媳们,心里换算了下觉得元香的算术算得大差不差。
家里的汉子们是要干重体力活的,尤其是农忙的时候,体力消耗大,耗的粮食就更多了,那个时候一般都是男人们吃干的,她们跟孩子吃稀的,就是为了先保证男人们吃饱了,这样下地干活才不会亏了身体。
宋根苗跟他媳妇林氏对看了一眼,像他们家成年男子多,外加算上几个大孙子的话,一年得吃掉个五六千斤粮。
虽然现在他们家分到的地多,但现在地里不是还啥都没有呢,这能不愁么?
还没等他们俩开口抱怨,就听元香已经继续说了,他俩立马闭了嘴仔细听着。
“如果是普通的田地,咱们春播时种大豆,假设一亩地能收到200斤,一年如果能种上两茬,也就是400斤,但咱们现在是刚开荒的山地,打个折,一年算收成300斤。”
她又在刚画的圈边上画了个方形代表田地,在圆圈跟方形中间打了个问号,又道:
“现在大家伙可以算一算,咱们分到的地的收成到时候够不够一家人的吃喝。”
元香这边刚一说完,他们已经开始算起来了。
她自己已经算过一笔账,像她家分到的虽然是十亩地,但能利用起来的也就是五亩地,一年算上收成的话,也就是1500斤。
她家现在多了阿允,她算了下,四口人的口粮差不多要在1500斤左右。
够是够了,但这是非常理想的情况。
大家伙儿也按每家为单位开始算了起来。
“哎呀,我家不够啊,还差500斤粮食呢。”
“我家竟然刚刚好。”
“我家人少,够是够了的。”说这话的人是个寡妇,姓何,家里有个婆婆还有两孩子,大一点的男娃五岁,小一点的女娃才三岁,能用的地在六亩半。
她现在心里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忧,家里没男人的好处就是需要的粮也少,他们的地是完全能覆盖掉一家子的口粮的。
但是六亩山地呢,家里能干活的也就她跟婆婆,就靠她们俩真能开垦成么?
不过有了确切的数字跟量化好的目标,他们突然觉得要实现全家温饱好像......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
甚至心里有点小庆幸,哎?其实只要大家努努力的话,还是能活下去的对吧?
“可是咱们还要让山地一年每亩产300斤的大豆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