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增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钱,其利润也有近六两。

    不过在商言商,瑛娘自然觉得此墨当得起这个价,点头道:“甚好。”

    秦放“哈哈”大笑,兴起之余竟是端了酒来与瑛娘助兴,徐雪芝不禁怒视,挥退小厮才叫他回过神来。

    “哎……叫瑛娘看笑话了。今日实在高兴,难免有些上头。”

    瑛娘盈盈一笑,倒是端茶与秦放碰了杯,又敬徐雪芝,“劳夫人关怀。”

    “外道什么?只管随我娘家侄女叫一声芝姨。”

    瑛娘从善如流,当真含笑叫了声“芝姨”。

    秦家礼宴办得隆重,待得宴后离府,宾客还带走了几样商队打远方寻摸来的稀罕物作伴手礼。

    如此,各方来客无不赞叹秦家行事大方。

    未及半月,府城贴榜通告新任同知名讳,往来者口口相传,待得同知名讳传入瑛娘耳中已是七月下旬交付之日。

    章文德难得没有驻守东市,瑛娘一问,方知他已赶赴府城为东家公子打理家务。

    “那章叔今后便不管丰县生意了?”

    “短期内确是不能了。不过章管事临行前特意叮嘱过,说是汪娘子送来的东西我只管收下,实在精贵的再寻东家做主。”

    “有劳小哥。”

    “汪娘子客气。”

    无相熟之人攀谈,瑛娘交了货物就走。

    农忙之际,村头却是波澜再起。

    此前,丰县县令由公主家臣出任,公主薨逝,其任期却未满,眼下永兴帝竟也不管其功绩,直接以公主陵墓无人看顾之由夺其官职,责令入皇陵为公主守墓八年。

    而新县令九月上任,随其上任同时颁布的新令却是农户增税至三十取五!

    地税如此该是如何恐怖?

    需知大王村今年亩产均值为三百三十斤,以老汪家四十亩地作比,仅此一年便需缴税粮二千二百斤!

    四十亩地产值扣除税粮,能入嘴的粮也不过七千余斤,若老汪家整家儿嚼用,这七千多斤粮倒也够吃还有盈余,可家里还有三个小子没娶,且谁也说不准自个儿生不生病,仅凭这四十亩地又能撑上几年?

    除了地税新令,同时通告的还有上头敲定的粮价标准,若农户、乡绅以银代粮,纳税需得按新定的粮价来缴??生稻、生麦一石六百文,舂好的稻米一石九百文,菽类、番薯皆作一文一斤。

    徐氏听得头大,粗摸一算,却得了一笔于普通农户而言等同天价的数字来。

    “……这什么新令?咱家今年光是地税都得缴上十一贯钱?!”

    前头粮商入户,稻米作价三百文一石,生麦、生稻作价一百五十文一石,菽、薯四斤并作一文,如此贱价收入,转手却能卖到三倍、四倍的高价!

    如此一来,便是田地只种一年可收两季的菽、薯,也赶不上地税增长、粮价暴跌的速度!

    亏得大王村家家户户都种着两、三亩胡麻,又有瑛娘花钱请工,不然多的是倾家荡产填补地税的村人。

    可即便如此,以一户十亩地为准,种两三亩胡麻、七八亩稻麦,最后所产也只够这一户□□口人缴税、糊嘴。

    大王村尚且如此,其他没得胡麻种的农户又当如何应对?

    徐氏考虑不了这般多,汪木匠却算得心惊胆颤,?惶无措望向瑛娘,一时竟也不知该说什么才能表述心情。

    老汪家根儿在大王村,只一家过得好必然也安稳不了,毕竟仅老汪家四房媳妇儿就有四门亲家,只除了何氏与娘家不亲,其他三个又有谁能亲眼看着娘、舅挨饿吃苦?

    唯一的办法就是说服村正同意各户增种胡麻。

    增种胡麻倒也不难,可村人也有亲友,胡麻种植一经宣扬,秦家商队吃不下事小,引起官府重视才是得不偿失。

    汪点德吃了胡麻的红利,眼下可舍不得放弃这门买卖,脑子一顿,却是想起自家与秦家的往来,扭头就问瑛娘,道:“瑛娘可能见着小秦老爷?能说服他任我们种植胡麻吗?”

    瑛娘与秦?哪有什么交情,只无声瞥他一眼,徐氏便先抬手猛拍了两下他的脑袋,“什么猪脑子!瑛娘一个待嫁娘子怎好去找官老爷求情!再说!规矩是上头那个定的,小秦老爷又能做替我们什么主?何必叫瑛娘去讨人臭脸!”

    汪点德吃痛,却是心不甘愿,闷声反问道:“那怎么办?”

    自打税令下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