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 津海继任工部新规,建立权威束水冲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就算他们是景尚书的人,贾璋也会考虑重用他们的。

    只要他们晓得,他们现在应该效忠于谁。

    所以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若真有本事,就根本不会害怕贾璋推行的新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璋彻底坐稳了工部尚书的位置。

    在他新规的大棒、升官的大饼与绩效奖银的甜枣下,左、右两位侍郎与四司郎官都服膺于他,正堂的吏员也全都被他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而那些品行不端、昏庸怠惰之人,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尾巴,老老实实地当差、做好衙门里的差事。

    毕竟,新任的尚书大人说了,他要肃清衙门的风气,他只要那些勤敏弘毅的人做他的下属。

    言下之意,无非是谁不听话,就把谁踢出工部。

    在这个时候,他们哪敢得过且过、顶风作案呢?

    他们可不想自己把自己送到尚书大人手边,去做那被杀后还要拿去儆猴的鸡。

    他们还在担心这些问题。

    但在贾璋那里,下属们的心事,已经是上一个阶段的事了。

    对贾璋来说,在他彻底掌控工部后,工部的内政就不用他日夜操心了。

    他现在需要着眼的,是工部的本职工作。

    像是修缮宫殿、陵寝等事务,全都是有旧例的。

    所以这些工作,全都按照旧例来办即可。

    而绍治帝交代给贾璋的差事,包括但不限于推广海漕、修葺河堤、渠堰疏降等事,贾璋也要将他们一一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因景尚书性格和软、疏于公务而被其他衙门抢走的权力,贾璋打算有计划地将之要回到工部来。

    譬如说铸造钱币的权力,现在就是由户部与工部

    ()    共同执掌的。

    譬如说制造军火的权力,现在就在五军兵马司。

    按照盛朝的规制,这些权力原本全都应当属于工部才对。

    可现在,这些权力全都被其他衙门染指。

    贾璋是要把这些权力收回来的,但他也清楚,被人吞下的肥肉哪里是好抢的?

    想要把这些权力收回来,还需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

    这绝对并不是一日之内、转瞬之间就能成功的事,所以贾璋对这件事情并不着急。

    眼下,贾璋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推广海漕。

    海漕一事,是贾璋的政柄所在,是绍治帝在乾清宫内交代给贾璋的差事。

    贾璋自然要把这件事情给办好。

    在舆图上圈出几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后,贾璋心想,他得给兴发海漕一事留下一个完美的收尾。

    沿海地区的市舶司与漕运衙门应该一一建起来了。

    还有治理河道的事。

    这同样是陛下交代给他的差事。

    贾璋对做好这件事很有信心,因为他这四年外放津海,也曾治理过淤堵的海河。

    有了治河的经历,前世潘尚书“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终于可以被他呈递给绍治帝、问世于大盛朝廷了。

    在前往津海赴任前,贾璋从未离开过京城,更是没插手过河道之事。

    那个时候,即便贾璋提出治河方略,也会被认为是纸上谈兵,不会被绍治帝和内阁采纳。

    现在则不然。

    现在的贾璋治理过淤堵的海河,又在津海做过四年方伯,现在在主管国家水利工程的衙门工部当主官。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陛下与内阁才会重视他为河道问题提出的建议,考虑是否要把他的建议付诸于实际。

    于是,贾璋提笔在奏疏上写道:“臣于津海郊野,遇一潘姓隐士,传臣治河之法。臣悉闻之,付诸实际,海河遂大治。今有一法,亦此离世奇人传授,可治黄淮之难,名曰‘束水冲沙’……”

    第223章暮春时分御前奏对,治河工程黄河水清

    </div>

    <script>_ad_hf();</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