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国际化(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广阔。对于老外来说,国内是一块肥肉。
与其便宜他们,不如,我们来牵线搭桥,从中取利。”
李丽珍睨她:“真是天生的商人。”
又说,“我同意你的部分想法。具体哪几方面可以入手呢?”
林语晨爱同李丽珍商量,师娘的见识和见解是张茉莉、淳于芳都比不了的。若是晨芳国际的股东里谁是顶梁柱,非李丽珍莫属。
“我们手头现有的资源当中,何方明的华丽服装厂规模最大。
我打算先帮他拉一些国际业务,加深同国外的联系。从实业转向高新科技电子产业。
具体方面有汽车、电子市场。你知道现在深地那边的电子手表已经论斤买卖,BB机在大规模进入市场。
我相信不久后应该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李丽珍发现她的眼界已经超越自己,点头赞许:“你的思路很好。现在,外省有几股资金流入灵省,一方面是建筑地产业;另一方面与晨芳国际市场有关。外面的人也想分一杯羹。”
“如今我们的面料、服饰市场已经全国出名,也应该试着走向国际。有外人眼红不奇怪。若是晨芳国际市场那边供不应求,可以考虑自建大楼作为第二市场。”
林语晨笑起来,“这要投入大笔现金,得与芳芳商量。”
“当然。我的意思是你不考虑参与建筑业吗?”李丽珍说起现在的热门行情,“我们的房屋是70年代建造的二至三层的老房子,现在可以建造五到七层的高层楼房。”
林语晨动过入房地产行业的心思。但是,她最终放弃这块肥肉。
“师娘,贪多嚼不烂。现在的建筑标准不够全面,我们再等等吧。”
“等?你明白市场是瞬息万变,等可能意味错过。等后面进场,前面的老大哥未必肯让肉。”
李丽珍倾向于把晨芳国际的资金留在国内,发展国内市场。
林语晨听出她的意思,没有直接反驳:“我同意师娘的看法。但是,说实话,想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国际资本。
我的建议:一是投资国内有技术底子的面料生产商。二是借何方明的成衣工厂,替他搭上国际市场,引入更多资金,开拓新的国际领域。至于房地产业,国土面积大,国人很多,真不妨再等等。”
李丽珍看她心意已定,也试着退一步:“明白。你不是不入场,只因我们现有的资本还不够入场的资格,这才是你说的时机没到。”
林语晨是这个意思。若真要啃这块肉就必须要有成熟稳健的现金流。不然,几万吨混凝土、钢筋下去,全成预售楼房。国人何必为难国人。
幸好李丽珍不是一头扎进去不讲道理的主,沟通很有效果。
李丽珍举起精致的纹花茶杯,同林语晨碰杯:“我提前祝你在国际市场布局成功。回家帮我给你的父母带好。”
“好,谢谢师娘。”
林语晨被李丽珍送出门,回首这幢红瓦小洋房。
以前心心念念进城安家,如今更想提前实施新农村建设,让整个新建村改头换貌,人人住上自建小别墅。
不过,若要实现这个愿望,必须得拥有一笔可观的流动资金。
如今,真不是轻易入房地产业的最佳时机。
林语晨坐在车上,细想李丽珍透露的信息:姓邵,搞地产业……不会与楚邵这家伙有关系吧?
自从楚邵在深地缴纳罚款后,应该没有余钱东山再起。
按赵有归给他的设想,楚邵会在新建造纸厂上班,本本分分做人。但是,楚邵这种登过高的人又怎么可能脚踏实地一步步起势,必然另谋出路。
林菲儿与他在一起,多半不会留在新建村。那他们会去哪里发展呢?
深地?海市?又或者苏市,邵美芬娘家人在的城市?
“两年半,他们发展怎么样呢?在离开前,我得了解清楚。不然,走得可不安心啊。”
半个多小时后,林语晨接上赵晓鹤,一起出城回新建村。
小轿车进村,被不少人围观。
林语晨把车停在外墙下,下车后看着一脸呆滞的林兰香,软软叫了声:“妈!我回来了。”
林兰香没有激动、没有表情,掉头就走,入堂屋进房关门。
围观的赵小翠在人群里朝林语晨笑:“大学生舍得回来了?”
林语晨见是她,喊:“小翠姨。”
“哎,”